![](http://www.xiamenhu.cn/d/file/p/2023/04-10/e49f59ab5363055098d61dd32090433a.jpg)
世界三大建筑風格是什么?1、哥特式建筑,是一種興盛于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筑風格。它由羅曼式建筑發展而來,為文藝復興建筑所繼承。發源于十二世紀的法國,持續至十六世紀,哥德式建筑在當代普遍被稱作“法國式”,“哥德式”一詞則于文藝復興后期出現,帶有貶意。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、肋狀拱頂與飛拱。 2、巴洛克建筑是17~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。其特點是外形自由,追求動態,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、強烈的色彩,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。 3、洛可可式建筑風格(Rococo Style),于18世紀20年代產生于法國并流行于歐洲,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,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。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、華麗精巧、甜膩溫柔、紛繁瑣細。 4、古羅馬建筑風格產生在亞平寧半島上,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發揚光大,是古希臘建筑風格的延續和發展,主要的成就是萬神廟和巴西利卡類的建筑。古羅馬的拱券技術也達到一定的高度,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條件,同時對古希臘柱式進行了改進,出現了券柱式這在今后歐洲的建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。 5、后現代主義以復雜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現代主義的簡潔性、單一性。采用非傳統的混合、疊加等設計手段,以模棱兩可的緊張感取代陳直不誤的清晰感,非此非彼,亦此亦彼的雜亂取代明確統一,在藝術風格上,主張多元化的統一。 世界三大建筑風格包括中國建筑,伊斯蘭建筑和歐洲建筑。 中國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有著悠久的歷史,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建筑文明。中國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,體系最完整的建筑體系,從單體建筑到院落組合、城市規劃、園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處于領先地位,中國建筑獨一無二地體現了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建筑思想。故宮是中國建筑的代表作品,它又稱紫禁城,是明、清兩代的皇宮。 伊斯蘭 伊斯蘭建筑,西方稱薩拉森建筑。它包括清真寺、伊斯蘭學府、哈里發宮殿、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、居民住宅等,是世界建筑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。它同歐洲建筑、中國建筑并稱世界三大建筑體系。伊斯蘭建筑以阿拉伯民族傳統的建筑形式為基礎,借鑒、吸收了兩河流域、比利牛斯半島以及世界各地、各民族的建筑藝術精華,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多樣的造型,創造了一大批具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建筑物。 歐洲 古羅馬建筑 古羅馬人沿襲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,繼承古希臘成就,在公元1-3世紀達到西方 古代建筑極盛高峰。大型建筑物風格雄渾凝重,構圖和諧統一,形式多樣。有些建筑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。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,如券柱式和連續券,既作結構,又作裝飾。 羅曼建筑 又譯作羅馬風,原意為羅馬建筑風格的建筑,是10-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筑風格。羅曼建筑風格多見于修道院和教堂,承襲初期基督教建筑。 典型特征是:墻體巨大而厚實,墻面用連列小券,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,以減少沉重感。西面有一兩座鐘樓,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。中廳大小柱有韻律地交替布置。窗口窄小,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。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圣壇形成對比,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。 哥特式建筑 11世紀下半葉,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國興起,13-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。 建筑尖聳入云,沖天而出,猶如王者的冠冕,傲視著冥冥眾生。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,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則是它的另一特色。 文藝復興建筑 繼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現,15世紀產生于意大利,后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,形成帶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筑。 最明顯的特征是揚棄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筑風格,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。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筑,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現著和諧與理性,并且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。 巴洛克建筑 是17~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其特點是外形自由,追求動感,喜好使用富麗的裝飾、雕刻和強烈的色彩,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來表現自由的思想和營造神秘的氣氛。 巴洛克的原意是奇異古怪。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形式,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,對城市廣場、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等部門都產生過影響。 中國傳統的五大建筑風格是什么?中國的古代建筑,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十種類型: 一、宮廷府第建筑:如皇宮、衙署、殿堂、宅第等。 二、防御守衛建筑:如城墻、城樓、堞樓、村堡、關隘、長城、烽火臺等。 三、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筑:如市樓、鐘樓、鼓樓、過街樓、牌枋、影壁等。 四、陵墓建筑:如石闕、石坊、崖墓、祭臺、以及帝王陵寢宮殿等。 五、園囿建筑:如御園、宮囿、花園、別墅等。 六、祭祀性建筑:如文廟(孔廟)、武廟(關帝廟)祠宇等。 七、橋梁及水利建筑:如石橋、木橋、堤壩、港口、碼頭等。 八、民居建筑:如窯洞、茅屋、草庵、民宅、庭堂、院落等。 九、宗教建筑:如佛教的寺、庵、堂、院,道教的祠、宮、廟、觀,回教的清真寺,基督教的禮拜堂等。 十、娛樂性建筑:如樂樓、舞樓、戲臺、露臺、看臺等。 (一)中國傳統的園林式風格(中式別墅) 中式設計風格中,傳統建筑主張天人合、渾體居住講究靜和凈。 (二)日式風格(日式別墅) 日式設計風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響,講究空間的流動與分隔,流動則為一室,分隔則分幾個功能空間,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,禪意無窮。 (三)歐陸傳統的貴族風格(歐式別墅) 歐陸傳統風格于17世紀盛行歐洲,強調線形流動的變化,色彩華麗。 (四)北美風情風格(美式別墅) 北美設計風格,更多的體現在別墅這種業態上,北美別墅發展成為既簡約大氣,又集各種建筑精華與一身的獨特風格,充分體現了簡潔大方,輕松的特點。 (五)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是比較流行的一種風格,追求時尚與潮流,非常注重居室空間的布局與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。 中國古建筑五大風格歸類為廡殿式,歇山式,攢尖式,懸山式,硬山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