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被告知讀書豐富內心、丈量世界。長大后步入社會,開始自發認知到信息差的關鍵。但工作、生活的平衡讓讀書變得更難。社交媒體上不缺分享如何養成習慣、如何構建體系……但相比于繁瑣步驟,最直接的反而是立刻開始,拿起書先讀5分鐘,但你往往不會只讀5分鐘。 構建一個讀書角,成為居所中難得的精神空間,保留下遠離世俗喧囂的寧靜之地。 01、 光影一隅@aconsideredspace是名室內設計師兼設計作家,這套房子是她在Barbican?Estate租的公寓,搬進來三年,公寓中充滿了懷舊氣息。“當我們不斷淹沒在網絡上的美圖、信息轟炸中,不被潮流裹挾,找到真正喜歡的東西成了關鍵。”她的讀書角設置在陽光明媚的客廳,天氣晴好時,光線讓角落變得像個隱秘之境。白色層板書架,將不同色彩的書籍包裹起來,形成靚麗卻不失和諧感的風景線。此外還增添藤編椅、編織筐、紙燈等自然元素,融會貫通,給閱讀空間帶來天然靜謐力。 ? 02、 藝術型書空間Caroline是名雜志社編輯,她家是個改造后的閣樓。整個空間如她一樣有趣、酷炫。她熱衷于改造,就好像在一張空白畫布上創作。“對我來說,一個空間永遠不會完工,因為它是居住者生活的真實反映。”閱讀角是家里的愜意所在,白日里她常以多種姿勢癱在這兒,翻動喜歡的書籍。擱板架延續至整墻,與木質單椅保持統一材質、色系,整潔干凈且富有延續性。曾喜歡用色彩整理書籍的她,現在更愿意給予空間一種自在隨性的氛圍感,于是當下的收納更偏主題性。旁邊一幅Hidir?Jiang?Tapanoglu的總統肖像,為這個松弛角落增添一抹別樣藝術氣息。 03、 培養隨手閱讀建筑師Jussi?Kalliopuska一家住在赫爾辛基赫頓涅米的公寓樓里。家居風格幾乎完整貼合自己專業與喜好。喜歡木質家具的自然氣息,以其為靈感,為整個空間帶來結構、個性化框架搭建。淺色木質格子柜,滿足高效、清晰的書籍分類,亦可搭配陳列品增添整體藝術氣質。橫平豎直的秩序之下,書架側面弧度中和生硬傳達柔和感。頂部沒有延伸至天花板,讓光與空氣可以在這自然流動。 如黑塞所說:“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來好運,但可以讓你成為你自己。”而成為自己,大抵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,用讀書所得去生活。 ? 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