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24年中國家居市場消費洞察》顯示,得益于存量房需求的釋放及智能家居品類的創新推動,泛家居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增長彈性;預計到2027年,全渠道銷售額將超過5.3萬億元。 但對大部分家居企業而言,或許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”。 從多家家居企業最新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,在房地產持續調整、消費疲軟、出海不確定性風險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,家居公司出現普遍性虧損或凈利潤下降的情況。 當市場擴容有限,內卷愈發激烈。繼價格戰和在設計、智能化等多方面開“卷”后,渠道競爭也如火如荼。在剛結束的2024年第26屆中國建博會(廣州)上,多家定制家居企業開始推輕資產、輕運營模式,如索菲亞推出“共創事業合伙人模式”,歐派家居對經銷商推出包含建店幫扶、運營幫扶等內容的七大幫扶政策。 “得渠道者得天下”。家居行業進入加速洗牌的大變革時期,渠道變革也正拉開大幕。 上半年業績有點“慘” 據WIND數據,截至7月24日15時,17?家家居類上市公司已發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,其中7家為虧損,9家同比2023年上半年出現負增長。 美克家居、曲美家居虧損額度最大。今年上半年,美克家居預計虧損1.7億元至2.5億元,曲美家居預計虧損1.1億元至1.5億元。不過,與美克家居同比虧損額度增加不同,曲美家居較2023年同期減虧652.90萬元到4652.90萬元,同比增加?4.17%到29.73%。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的9家企業中,德爾未來、美克家居是家居企業中降幅最大的兩家。德爾未來的主營業務為木地板、定制家具及密度板等大家居產品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2023年上半年盈利297萬元,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600萬元至2400萬元,凈利潤同比下降638.72%至908.08%。 在去年上半年虧損8666.62萬元的基礎上,美克家居的虧損額度繼續擴大,凈利潤同比下跌96.15%至188.46%。而在2020年至2023年,美克家居凈利潤連續四年同比下降,2022年、2023年連續兩年出現上億元的虧損。 至于業績不佳的原因,多家家居企業歸因于房地產行業下行、行業不景氣等因素。如皮阿諾稱,受行業整體景氣度、消費趨勢變化、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,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。箭牌家居則表示,衛浴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,受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以及消費預期轉弱影響,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約10%。今年上半年,皮阿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84.68%-89.27%,箭牌家居同比下降82.49%-76.65%。 海外業務也是造成部分企業業績波動的一大因素。曲美家居稱,受境外有息負債利率上漲影響,二季度財務費用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漲;境外子公司?Ekornes?AS?雖然二季度收入回暖,但受一季度收入下降的影響,上半年收入下降,對凈利潤造成負面影響。 中源家居今年上半年預計歸母凈利潤為241.20萬元至350.58萬元,同比減少80.20%到?86.38%。墨西哥工廠虧損是原因之一,一是墨西哥當地原材料價格高且供應鏈不完善,二是產能調整帶來的工廠運營效率低下疊加固定成本費用顯著增加。 但另一方面,雖然近幾年家居出海面臨反傾銷調查、加征關稅、物流成本等諸多挑戰,“跨境出海”仍是家居行業的熱詞之一,多家企業以海外開店、建生產基地等方式加速在海外的布局。今年1月,金牌家居宣布擬投資不超7億元建設泰國(羅勇府)生產基地,顧家家居墨西哥新萊昂州工廠的擴建工程完工,總投資達1.5億美元;3月,居然之家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門店開業。 據海關總署消息,上半年,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額同比去年激增18.3%至2513.3億元,增速遠高于燈具、照明裝置類及陶瓷類產品。因此,出海仍是不少家居企業努力的方向之一。箭牌家居在業績預告里表示,下半年將加速推進渠道下沉和海外出口,持續完善全渠道布局。美克家居則稱,將利用現有國際化優勢加大出海力度,繼續拓展國際市場。 渠道變革加速 競爭激烈,搶占終端市場比以往更加重要。近年來,整裝模式加速快跑,家具、櫥柜、廚電乃至門窗、油漆企業紛紛跨界,將觸角伸向全屋,努力擴大自己的蛋糕份額和發展邊界,并進一步深耕下沉市場,降低加盟門檻。 在申銀萬國輕工制造行業首席分析師屠亦婷看來,未來家居將更聚焦存量房市場的需求。“相較于新房市場,存量需求相對分散,對企業的流量獲取能力和精細化運營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。精耕渠道,充分下沉,是未來的主要發力點。”優居研究院院長張永志也認為,下沉市場機會最大,“高線城市經銷商的賺錢效應壓力非常大,三線以下城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機會。” 《消費者報道》記者注意到,近期,多家定制家居企業都加大發力下沉市場,降低加盟商投資經營門檻,開始推輕資產、輕運營模式。例如,索菲亞推出整家定制“共創合伙人”模式,提出30萬元即可開店;尚品宅配也推出“30萬投資,100㎡開店”,并且單店可代理N個品牌;米蘭納則推出了“掘金計劃”,只需要20萬資金就能開一個120㎡的整家店;皮阿諾甚至以“零投入做輕高定”的加盟政策吸引加盟商,提出“一城一商,一城一策,核心城市‘0’元做定制”。 據米蘭納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的招商加盟政策是品牌上市以來支持力度最大的:一是補貼額度高,單店補貼最高可達55萬,且所有補貼100%返還;二是投資成本小,“今年部分市場最低開店面積已降至120㎡,開店補貼上半年高達600元/㎡,所以投資約20萬就能搞定。” 《消費者報道》攝于第26屆中國建博會(廣州) 家居企業還為加盟商的運營起跑提供資金支持和流量助力。如索菲亞推出億元補貼,加大裝修及營銷方面的補貼;歐派為經銷商推出包含運營、引流、信息化幫扶等內容的七項政策;尚品宅配的“9城500店”青年創業筑夢計劃等等。 開店門檻在降低,單店面積也在變小。隨著消費習慣改變以及線上渠道的興起,傳統家居賣場不再是重要的流量入口,裝企、設計師、電商、拎包、工程等渠道成為家居企業的多元流量入口,“小店模式”逐漸興起,渠道下沉到街道、社區。 以筑美家居推出的“20㎡開店”模式為例,主攻投資小、回報高的社區店,試圖通過“1家旗艦店+N家社區店”的模式最大限度覆蓋和滲透目標客群。歐派在布局社區店,并將終端渠道分為大家居店、高端店、工廠折扣店和社區店4種模式。 從業多年、曾為某頭部家居企業加盟商的王楊(化名)對《消費者報道》稱,流量發生了變化,所以必須下沉,要遍地開花、攔截流量入口。“好多家居企業旗下都有多個品牌,涵蓋多品類,一城多品牌、一城多商。雖然門檻低了,但小店并不能滿足全品類消費和展示需求,且行業已經很‘卷’,加盟商要活下去還是要自身強大。”屠亦婷亦判斷,“未來馬太效應凸顯,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整合。” 經歷經濟高速增長、房地產市場繁榮上行等時代紅利后,家居企業正面臨全新的市場環境,渠道競爭的邏輯也不同以往,一場渠道變革快速展開。從增量到存量,定制家居行業進入新發展周期,市場進一步細分與下沉,行業更趨多元和融合。對于家居企業而言,這是一場比拼內功與實力的持久戰。 |